2023年汽车集团应如何制定新能源转型竞争战略?深圳市三人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著名品牌营销专家、首席咨询李桉华老师认为:只有极少数汽车集团建立了新能源产业链竞争优势。
虽然多数汽车集团具备产业链优势,但这些汽车集团的产业链布局过于分散,无法凝聚成一个强大力量,难以建立类似比亚迪、特斯拉的新能源产业整体认知优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很多国内汽车集团在新能源产业链竞争中处于劣势,更加依赖华为、宁德时代等产业链领先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成为每家汽车集团面临的时代课题。
比亚迪和长城是中国仅有的两家具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大型汽车集团,它们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展开了深度产业链布局,使其在价格战中更易占据主动地位。
比亚迪生态系统布局清晰且明确。凭借供应链领先地位,比亚迪旗下秦Plus.Dmi.2023 款价格降至 10 万元以下,并在A级轿车市场中逐步挤压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
长城的森林生态体系彰显出产业链竞争优势。其旗下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 NOH 系统已经展现出竞争力,DHT 混动技术节油且动力强劲,蜂巢能源进入IPO阶段,最近推出的Hi4四驱混动技术以及在燃油、电动、氢能三方面的布局,让长城具备抢占行业后发优势的可能性。
汽车集团在新能源产业链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以目前新能源汽车三电市场竞争格局为例,电池、电机、电控的CR10中鲜见汽车集团身影,这意味着它们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上缺乏竞争优势。
宁德时代的电池客户布局显示,除上汽、吉利、东风等国内大型汽车集团外,通用、福特、大众、宝马等外资企业也普遍缺乏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或产能有限。这些集团需努力寻求突破,以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中获得优势。
欧美日合资品牌面临严峻挑战
欧美日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对于依赖合资品牌利润的大型国有汽车集团来说,未来可能失去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当然,虽然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增长放缓,但宝马、奔驰、 大众、丰田等品牌在 2022 年全球销量大增,整体市场实力仍然强大。它们持续投入高额研发费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2022年欧美日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遇阻。2019年乘用车销量 TOP15 中尚无比亚迪,但 2022 年1-12月比亚迪零售销量达到 1862603辆,超过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总和的1839617辆,居首位。新能源乘用车排行榜上,TOP15中只有特斯拉为外资品牌,有11个国产新能源品牌上榜。
比亚迪秦 PLUS.DM-i.2023 款车型,价格最低不足10万元,直接竞争燃油车核心市场,主要针对丰田、本田、日产及大众品牌主销车型的价格区间。随着比亚迪秦、海豚、汉、宋及长安深蓝等新能源汽车热销。
大众朗逸、日产轩逸、丰田凯美瑞和本田 CRV 等各细分市场的热门车型销量受到挤压。国产新能源汽车以较低价格、更低用车成本和更智能化的使用体验,给合资品牌带来了压力。
尽管如此,欧美日汽车集团在全球市场表现优异,仍不可小觑。梅赛德斯 - 奔驰集团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全年营业额达150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息税前利润205亿欧元,同比增长 28%。
宝马集团 2022 年财报数据显示:全年总营收超1426亿欧元,同比增长28.2%。大众汽车集团公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2%,达 到 2792 亿欧元。丰田汽车2022财年总营收为31.4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5.3%;营业利润达到2.9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6.3%。
2023年新造车势力仍面临持续亏损的挑战
新造车势力普遍缺乏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从商品角度制定竞争战略,虽能获得阶段市场优势,最终若无法形成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新兴品牌将很难长期立足。蔚来、小鹏、理想、哪吒、零跑等头部梯队成员,以及威马、爱驰、天际等新势力品牌,普遍面临亏损困境。
蔚来、小鹏、理想在2022年财报中均呈现持续亏损。这三家公司分别亏损 144.37 亿元、 91.4 亿元和 20.32 亿元。蔚来和小鹏创下了自2018年车辆交付以来的最大年度亏损额。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难以摆脱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亏损仍在扩大。
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已有7、8 年历史,历经市场洗礼,但多年品牌积累却未能转化为企业利润。蔚来的服务与社群模式、理想的家庭“奶爸 SUV”、小鹏的智能化都深入人心, 然而依然难以实现盈利。
在传统汽车企业加速转型和特斯拉引领的全行业降价浪潮背景下,利润空间十分有限的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面临着极大的发展压力。东风汽车大幅度的降价,补贴措施引发市场动荡。
政府企业联合补贴、车企区域性补贴、门店现金优惠等多种促销活动此起彼伏,甚至连比亚迪、 广汽丰田等行业巨头也加入价格竞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至少40个汽车品牌参与降价促销 活动。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压力在于,具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的头部企业特斯拉和比亚迪都能打价格战。如果特斯拉的下一代车型制造成本继续降低50%。对新造车势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缺乏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的情况下,这些新势力的未来走向堪忧。
大部分商用车集团缺乏新能源转型战略
商用车是中国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柱,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商用车市场的竞争将以新能源为核心,许多传统商用车企业却仍停留在燃油车时代,没有及时实现向新能源市场的转型。
这种转型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在新能源时代,各大商用车集团需要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来应对市场挑战。然而,许多商用车集团面临着新能源战略缺失的问题,这将限制其发展,并使其难以在新能源市场中立足。
商用车汽车集团缺乏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
商用车领域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传统商用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仍面临一定的阻力,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整体布局。因此,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在产业链整体布局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左一:著名品牌营销专家 李桉华老师 左二:著名咨询专家 许元德老师 右一:著名咨询专家 王海兵老师
相比之下,在乘用车新能源领域,部分企业的产业链整体布局已经具备竞争优势,且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一优势愈发重要。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展示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以混合动力SUV为例,其价格只有13万元,而2023款秦Plus.DM-i 的价格更低至10万元。比亚迪在技术、尺寸、安全和混动架构等方面与其他厂商相比毫不逊色。
且其大规模量产所带来的产业链,领先优势更难被超越。长城汽车同样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其森林生态体系展示了其战略实力,旗下毫末智行、DHT 混动技术和蜂巢能源等都是行业佼佼者。
潍柴动力在商用车领域同样展示出,打造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的前瞻性。该公司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布局了三电系统、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等全业务领域。在陕汽德龙轻卡和黑豹微车的基础上,潍柴动力还进一步布局了全新高端卡车及生态业务品牌产品,且100%自主研发混动总成。
潍柴动力的氢燃料电池产品已经覆盖50kW至160kW,并成功批量进入市场。虽然潍柴动力在布局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方面前景广阔,但如果缺乏实际有效的新能源竞争战略,企业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需要在制定和实施新能源竞争战略方面继续努力。
商用车汽车集团缺乏超级技术品牌
第一点:许多企业在新能源商用车技术方面存在不足,这反映出他们还停留在组装厂时代的思维,这种思想在新能源时代是极具风险的。
如今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任何人都可以购买所需部件,而且也无法获得最低价格。在新能源时代,关键技术和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和批量生产才能具备竞争优势。
第二点:超级技术并不意味着超级技术品牌。许多技术优秀的企业缺乏将超级技术打造成超级技术品牌的意识和能力,无法将技术领先这一局部优势转化为新能源商用车行业的全局优势。
江淮汽车在新能源商用车制造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也具备产业链优势。江淮汽车先后与华 为、蔚来汽车、大众汽车合作,共同布局新能源市场。此外,江淮商用车的布局包括燃油、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模式。
其中,混动1号骏铃聚宝盆在加速性能上提升了35%,燃油经济性提高了30%以上,满油满电的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这款车具有强大的动力、低油耗和无里程焦虑等使用优势,全生命周期成本(TCO)也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由于缺乏针对新能源商用车的竞争战略,江淮汽车未能成功打造自己的超级技术品牌,品牌认知仍然停留在燃油车时代。因此,江淮汽车需要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竞争战略,从而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市场处于增长期,机会稍纵即逝
新能源轻客市场增速和渗透率均已达到较高水平,这主要受益于新能源城市物流的快速扩张。虽然未来增速可能放缓,但新能源轻客将逐步成为轻客市场的主要车型。
对于新能源货车,虽然同比增速表现较高,但总量和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轻卡渗透率仅为7.3%,小卡为6.9%,微卡为0.5%。目前,主要销售区域仍集中在基础设施完善、新能源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的城市,并未实现全面推广。
尽管2023年1月1日起延续13年的新能源购车补贴正式结束,商用车在购置税和道路使用权方面仍具有优势,这也是车企发展新能源的最后机会。
然而,我们应该警惕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窗口期可能迅速消失,行业中很快就可能出现黑马,就像当初的比亚迪一样。在2019年乘用车销量TOP15中,比亚迪并未入榜;但在2022年1-12月,比亚迪的零售销量达到1,862,603辆,超过了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的总和1,839,617辆,位列第一。
商用车汽车集团必须避免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柯达,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说再见!
新能源产品僵化揭示了企业新能源竞争战略的缺失。传统商用车汽车集团在推出新能源产品时,往往采用将招牌车型的动力系统直接替换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方式,这种做法明显缺乏新能源竞争战略。
这样做无法建立新能源品牌认知,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仍停留在燃油车时代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此外,消费者也只会认为这些产品价格昂贵,而不会意识到这些企业正在转型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
要成功打造新能源汽车品牌,必须全面重塑企业,以主品牌竞争战略为基础,打造具备产业链和市场整体竞争优势的企业,并建立超级技术品牌和车型品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各大乘用车企业纷纷布局新能源商用车
传统乘用车企业如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已经开始进军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其中,吉利在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上表现突出。吉利旗下的远程汽车品牌推出了多款商用车,包括微客、 轻客、微卡、轻卡、中重卡等系列产品,并以纯电驱动和增程式电驱动为核心动力系统。
同时还拥有甲醇动力技术、增程式动力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新能源动力技术。据2023年1-2月数据显示,吉利远程汽车同比增长262.7%,累计市占率达到 22.8%。
在新能源物流车市场上市占率也位居首位,1-2月同比增长397.0%,累计市占率达29.8%;在新能源轻卡市场,吉利连续14个月市占率第一,1-2 月累计市占率达41.7%。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新能源重卡在2月销量榜上首次以25.5%的市占率居首。此外,吉利于2022年10月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融 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
尽管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缺乏更进一步、科学的新能源商用车打造方式。
商用车新势力发展迅速
2022 年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在传统轻卡企业向新能源转型发力的同时,一些非传统轻卡企业在轻卡领域,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如前晨、宇通、徐工玉柴、南京金龙等。
商用车造车新势力虽然看到了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机会,但仍需要更进一步,拥有科学的新能源竞争战略才能够真正成为领导者。缺乏新能源竞争战略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建立产业链和市场竞争优势,这可能导致他们的存在只是昙花一现。
管理改善不一定能让企业盈利,但以盈利为导向的经营改善,一定可以让企业盈利。企业只有持续盈利,才能持续发展永续经营。
《100%盈利模式控制系统》及《量化授权经营模式控制系统》可有效解决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转型期等各个阶段所面临盈利性的管理问题,帮助您的企业长足发展,蓬勃兴旺。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行天下,以信而致远。我是您的思考源,著名咨询专家,曾服务于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现深圳市三人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李桉华老师,三人行管理咨询《100%盈利模式落地专家》,才是您身边真正的盈利模式深层落地专家。正确的选择决定正确的方向,更早的选择决定更早的成功,三人行管理咨询愿与您一同启航圆梦。